“嫦娥三號”發射示意圖
  CFP圖片">
  “嫦娥三號”發射示意圖
  CFP圖片
  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公佈了一份錄音檔案,早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的時候,地面指揮中心對準備登月的宇航員說,“有人要你們(在月球)註意一個帶著大兔子的可愛姑娘。在一個古老的傳說中,一個叫嫦娥的中國美女已經在那裡住了4000年……你們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隻中國大兔子。”“阿波羅11號”宇航員邁克爾·科林斯立刻回答說:“好的,我們會密切關註這位兔女郎。”
  如今,“兔女郎”很快要出現了。
  據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關鍵詞
  發射窗口
  與月球軌道運行條件有關,嫦娥三號有6個發射窗口
  記者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瞭解到,為確保發射成功,發射場系統提高了多窗口發射狀態切換時效。嫦娥三號衛星的發射窗口共6個,從12月2日至4日,每天兩個。其中,第一窗口寬度為4分鐘,第二窗口為1分鐘。第一個和第二個窗口時間間隔僅40多分鐘。“一旦第一個窗口沒有實施,必須立刻切換到第二個窗口,否則將影響火箭的後續發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副主任趙民說,目前,發射場已制定了6套發射方案。
  “發射窗口是根據任務本身的要求及對諸多外部限制條件的綜合分析最終確定的。”趙民說,如地日月的運動規律、太陽對飛行過程中能源採集的影響。
  影響月球探測器發射窗口的外界因素,首先是月球軌道運行條件。由於太陽、地球和月球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月球探測器要與月球接近或相遇,必須在地球與月球處於一定的相對位置之前或之後的某個時間區間內,瞄準正在運動的月球進行發射,這個時間區間就是發射窗口。如果錯過這段時間,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相對位置發生變化,發射窗口和飛行路線也隨之改變。
  “月球探測器的發射窗口還受發射方向、地面跟蹤與測控條件、氣象條件等的限制。”趙民說。
  此外,由於航天器承擔的任務、安裝的儀器、設備使用的要求不同,對運載火箭發射窗口提出種種要求和限制條件,必須綜合考慮。
  一次入軌
  為精確控制火箭飛行軌道,嫦娥三號採用複合制導模式
  嫦娥三號要求一次入軌,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也就是近地點高度約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軌道,這對入軌精度要求很高。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薑傑說,為了精確控制火箭的飛行軌道,嫦娥三號採用複合制導模式,確保運載火箭的飛行軌跡與預定軌道一致。
  為了對火箭實施更為有效的指揮控制,發射場系統建立了航天發射一體化綜合指揮系統。“從火箭發射到器箭分離,各種信息如火箭飛行曲線、飛行軌跡圖形、文字等信息都能在一個平臺上獲取,可以滿足各操作崗位的信息需求。”趙民說,與過去採用理論數據顯示火箭飛行狀態不同,嫦娥三號發射採用了三維環境下的全程數據實時仿真,這在探月工程中是第一次運用。
  長三乙火箭
  嫦娥三號更重,火箭助推器更多,運載能力更強
  在享有“東方休斯頓”之稱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高聳的長三乙箭體直徑3米多,高56.4米,相當於20多層樓。此次發射嫦娥三號衛星,將是長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征。
  與嫦娥一號發射用長征三號甲火箭、嫦娥二號發射用長征三號丙火箭不同,嫦娥三號為何採用長征三號乙增強型運載火箭?它有何“過人之處”?
  長三乙火箭改進型是三級捆綁式火箭,在長三甲基礎上捆綁了4個助推器,運載能力遠高於長三甲和長三丙。
  “嫦娥三號探測器比嫦娥二號重了1噸多。要把嫦娥三號直接精確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可靠性要求更高。”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火箭系統總設計師薑傑說。
  雖然長三乙火箭已是“身經百戰”,但為確保嫦娥三號“完美落月”,科研人員對火箭開展了6大專項技術攻關。包括高精度制導控制提高入軌精度;多窗口發射技術,實現多軌道窄窗口發射;新型支架為嫦娥三號量身打造“座椅”;遙測圖像傳輸系統,直觀反映發射情況;減輕自重;提高可靠性。 新華
  人類探月史
  近月飛行
  近距離探測月球錶面。
  蘇聯的月球1號“夢想”和美國的先驅者4號先後在1959年率先完成近月飛行任務。月球1號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顆成功探測到地外星體的探測器;月球3號近距離月球照相共傳回29張月球遠半球的黑白照片,讓世人首次目睹月球背面的面目。
  環繞任務
  探測器註入月球軌道,環繞月球環行,拍攝照片、進行科學探測實驗,很多繞月飛行器最終會釋放月球撞擊探測器,在接近月球的過程中探測器將會不斷對月球進行拍攝傳回地球,以增加人類對月球的瞭解。
  蘇聯的月球10號是人類第一個環繞月球、也是環繞其他天體的飛行器。
  著陸任務
  硬著陸———自殺式科學任務:將探測器(未經專門減速裝置的減速,以較大速度直接)撞擊到月球錶面。蘇聯的月球2號探測器依靠硬著陸成為第一個登上地球外另一個星體的人造物體。
  軟著陸———真正的月表探測:將探測器(經專門減速裝置減速後,以一定的速度安全)撞擊到月球錶面著陸後拍攝照片、傳送資料、進行研究測試。前蘇聯的月球9號於1966年2月3日18時44分52秒軟著陸在北緯7.08°東經295.63°風暴洋中。這是在月球錶面首次以人類可以承受的速度進行的軟著陸。
  樣品返回
  把從月球上取得的物質樣品放進返回器送回地球。
  月球16號是蘇聯的第一個月球探測計劃“月球計劃”的第31顆無人月球探測器,於1970年9月12日發射。它是人類第一個實現在月球上自動取樣並送回地球的探測器。它在阿波羅11號成功完成任務1年多以後用無人儀器將月壤帶回地球。
  載人任務
  人類利用自身開發的載人航天器將人類的宇航員送上月球。
  1969年7月21日2點56分,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他和另一位宇航員奧爾德林在月表活動了兩個半小時,取得了月芯標本和月表岩石標本,拍攝了一些照片。
  宗和  (原標題:“嫦娥三號”明日凌晨1時30分發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bxhy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